2018年5月第二周的禮拜二晚上,香港大灣區義工文化服務協會與廣州一個公益組織“暖加”開展首次公益活動。當晚天氣真是天公作美完全沒有被前兩天的豪雨影響,活動順利進行。
8點半,大夥們都不約而同地去到某商場的停車場集合。
他們正常有序地分配現場的夥伴們到不同的專題路線隊伍,而我們大灣區義工文化服務協會被安排到“情感加班車線”
等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情感加班車線 ▶
路線:站前橫路——電信大樓——火車站對面天橋底
情感加班車線大概有42名街友,大多是火車站往來人員、苦力為主,因為附近有批發市場、火車站和汽車站,吸引很多外來務工人員,有暫時不够資金租房的街友,就暫時停留在火車站和汽車站附近,日間為附近的批發市場拉貨、做苦力。
由於附近能買東西的地方較遠,有時街友新增,可先到群組詢問其他組別有無剩餘物資可支援。
順便講一下“街友”這個字是什麼意思:
我們稱其“街友”的便是生活在大街小巷中的露宿者們,在還沒認識他們之前,我們可能曾對他們投出過異樣眼光,但其實他們並不可怕,我們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中的鄰居,在每一個街友背後都有著不一樣的故事。我們大灣區義工文化服務協會趁在都市煩囂退盡後,瞭解一個不一樣的世界。
香港國際義工與可愛的街友:
1.“街友”是怎樣的一群人?
提起街友,大家可能第一時間會聯想到“乞討人員”,但其實他們有本質的區別,也有著獨特的自尊心,大部分的街友是自食其力的弱勢群體,靠著拾荒、零工、苦力等來養活自己,但因為經濟能力有限,沒有固定的房屋,居無定所,只能風餐露宿。而廣泛的“乞討人員”是靠路人施捨金錢過活,但不一定露宿街頭。囙此從生存能力的本質區分,街友和乞討人員是不盡相同的人群。據夥伴透露,有個別的街友曾經是企業老闆,因倒閉後心裡有著層層的心理壓力決斷地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。
從年紀和個人特徵區分,街友大致有以下分類:
⑴.較年輕的街友,露宿的原因多為生活過渡,處於找工作階段,如找到合適的工作(如餐廳、工廠、警衛等)便會離開露宿點;
⑵.中年的街友,長期較固定的露宿在某處,多數靠謀苦力、零工、人力三輪車運貨等職業為生,這類的街友一般是到廣州多年,有個別街友在輾轉中遺失了身份證,加之家鄉貧瘠無人,便長久留在廣州;
⑶.街友中不少一部分是老年人、婦孺、小孩、殘疾人。他們每天獲取食物的能力有限,社會邊緣化嚴重,生活保障能力差,身體條件差。這類街友也正是我們最擔心的、牽掛的、重點提供幫助的對象。
1.活動的理念是什麼?
通過派發物資作為溝通媒介,在派發的過程中重視與街友們的交流,尊重和平等對待街友的生活選擇,减弱街友的社會邊緣化感覺,關心街友生活上遇到的困難,盡能力提供幫助,最重要是在溝通過程中,推動街友們自尊、上進、講究環境衛生、保持健康等觀念。
我們應該謹記,切勿站在自己的立場判斷對方的行為,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,傳達我們的大灣區義工文化服務協會的理念,繼續推行《2030聯合可持續發展計劃》的每一個項目,我們會繼續前行和堅持公益活動,希望街友們可以有更適合自己的生活選擇。你們並不孤單,因為有我們的存在。
感謝有你們的善心、感恩與你們合作
如有任何査詢
歡迎致電:
(852)3175 7301 阮小姐
(852)9623 4142 張小姐
或電郵致:
volunteerservices@126.com
kitking999@yahoo.com.hk
網址:www.totalvolunteer.com